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内分泌科 > 下丘脑-垂体疾病 > 骨质疏松症
编号:11524687
谨防药物引起骨质疏松症(1135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7年11月12日 《家庭医生报》 2007年11月12日(总第1135期)
     研究发现:临床常见骨质疏松症中,有8.6%~17.3%的并非由于缺钙、维生素D或疾病引起,而是药物所致体内矿物质代谢紊乱所致,临床上又称之为药源性骨质疏松症。常见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有:

    1.糖皮质激素类药物: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易出现骨质疏松、骨小梁和成骨细胞减少。这类药源性骨质疏松症常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腰痛或背痛,轻微损伤或慢性劳损即可发生骨折,还可表现为身体短缩变矮、驼背、胸椎后凸畸形等。因此,对使用糖皮质激素期间难以解释的逐渐加重的腰背痛、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,应考虑本病,及时进行X线检查。一旦确诊,要适当补充营养,同时给予钙剂、维生素D、蛋白质同化激素(苯丙酸诺龙),可有助于避免或推迟本病的发生。

    2.抗癫痫药物:长期服用苯妥英钠、苯巴比妥等抗癫痫药,可因其促进维生素降解及消化道对钙的吸收减少而致低钙血症,使骨钙减少9.8%~29.1%,出现骨质疏松症或者自发性骨折,一般在用药六个月出现。因此,凡是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的患者,应自用药3~4个月后开始口服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。

    3.甲状腺激素:甲状腺激素能与生长激素协同促进骨的生成、生长、成熟。但如果过量的话,则会引起骨骼系统脱钙,骨吸收增加而导致骨质疏松症。因此,使用甲状腺激素切忌过量。

    4.肝素:据研究发现,病人应用肝素超过4个月就可能会发生骨质疏松症或者自发性骨折,预防的关键在于严格控制剂量,避免长期大剂量,以及分阶段使用,并在用药期间注意维生素C的补充。

    此外,某些抗肿瘤的化疗药物、长期使用异烟肼及锂制剂等治疗,也有诱发药源性骨质疏松的可能性,也应予以重视及防治。, 百拇医药(西安医学博士 易善永)